俗话说:天凉好个秋!经过了漫漫酷热的夏季,终于盼来了秋天。满心希望秋天的凉爽来冲淡夏日的炎热。可谁知,秋天到来没多久,病人便一下多了起来。头晕、肢体瘫痪、言语不清、身体麻木等心脑血管病人急剧增加。时下昼夜温差大,就像埋下了一颗“炸弹”,致使相当多的患者前往医院就诊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
原因一:血管收缩,由于血脂长期沉积,血管内壁形成许多粥样硬化斑块,使血管管腔变窄,秋冬季节,由于天气寒冷,血管收缩,会使血管变得更细,引起心脑供血不足,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。
原因二:血液粘度升高,秋冬季节天气干燥,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,以至于血液粘度过高,引起血液流通不畅,血管堵塞。
秋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呢?
1. 天气渐渐变凉,人体受到刺激后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,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,引起血压升高。再加人的生理功能减退,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、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,因此极易导致中风的发生。所以,应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加衣服、被褥。对于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动脉硬化及年老体弱的老年人,要及时测量血压、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用药,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,防止血压波动过大导致脑梗死、脑出血发生。
2.及时补水。每天的饮水量需保证在1200毫升左右,分多次饮。机体缺水易使血液黏稠度增加,血管阻力加大,严重时会形成血栓,增加中风发病几率。日常补水尤为重要,不能等到口渴时才喝,最好能每隔1小时喝一杯水。对于夜尿多的人而言,床头应放一杯水,起夜后喝几口,以及时补充水分。酷爱晨练的老年人要注意,适时增减衣服。晨练时要注意不要着凉,锻炼时要注意控制活动量及活动的强度。活动过后,要及时补充水分,避免大量出汗导致血液浓缩,血液粘稠度增高,诱发脑梗塞。
3.随着酷暑消退,气候变得干燥起来。老年人要适时吃一些滋阴酸甘的食物,少吃辛辣食物,例如秋梨、百合、银耳、大枣、红薯、枸杞、麦冬、蜂蜜、山药。否则可能加重秋燥症状,出现咽喉疼痛、干咳、唇干舌燥等症状。
快速识别脑卒中
• “1”代表“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”;
• “2”代表“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”;
• “0”代表“聆(零)听讲话是否清晰”。
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,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。